资讯中心
行业动态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详细信息
诺奖更青睐谁:近5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小盘点
发布时间:2017-10-11 | 浏览:1752次 【关闭此页


      自10月2日诺贝尔奖各大奖项陆续颁布以来,关于诺奖的方方面面就成了线上线下、各大媒体热议的话题。以下盘点了近5年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获奖者和获奖成果,看看诺奖究竟更加垂青于谁。


基础or应用?

诺贝尔奖更青睐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梳理近5年的诺奖获奖成果,可以看到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这两大奖项,都是4届颁给了基础研究,1届颁给应用研究。获奖的应用研究分别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疗法”“蛔虫感染新疗法”(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蓝色LED管(2014年物理学奖)。


相比之下,以“不务正业”著称的化学奖对应用研究似乎更友好些——5年中有两年颁给了不同类型的显微镜。


看来,近几年诺奖似乎更偏爱给学科带来深刻改变的基础研究,特别是一系列微观层面的机制研究格外受宠。而“显微镜们”频频获奖,或许是因为它们有力推动了学科向更精深之处发展。


东方or西方?

在极具“诺奖特色”的黑、蓝、黄三色人物画像中,西方面孔仍然占据压倒性比例(约83.7%)。在为数不多的东方人中,除了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女性屠呦呦,其余几乎都是日本科学家。


5年间,问鼎诺奖的日本学者多达6位(2014年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为日裔美籍学者),获奖人数仅次于诺奖“超级大国”美国。


不过,在人们感叹日本科学家的诺奖佳绩时,2016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却指出,近年日本获奖研究成果主要归功于上一辈科学家,反映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的科研水平,日本的科研现状不容乐观。


陈年or新鲜?

引力波探测强势夺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虽是意料之中,却也令人振奋。因为从去年2月LIGO宣布探测到引力波至今,也才仅仅过去了20个月。这样的获奖速度在诺奖中并不常见。


相比之下,获得今年生理学或医学奖的3位科学家分离出周期基因,已经是33年前的事情了;而获得今年化学奖的冷冻电镜,则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漫长跋涉,在2013年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


纵观近5年诺贝尔奖获奖成果,大多还是数十年“陈酿”。真正能称得上“小鲜肉”的,恐怕只有引力波。值得一提的是,获得2013年物理学奖的成果——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的理论预言,其实早在1964年就由获奖科学家提出了,但是直到2012年,才有实验室发现了希格斯粒子,证实了这个“年近半百”的理论。次年,这个成果就戴上了诺奖的桂冠。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汇总


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

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图案是手拿一本打开的书的医学之神,她正在从岩石间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译为“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而也正如奖章上的铭文所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获成果,长期以来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下为近十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以及他们的获奖原因:

2016年

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的机制”获奖。


2015年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疗法”获奖;同时,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因“发现对一种由蛔虫寄生病引发的感染采取了新的疗法”同获该奖。


2014年

英国科学家约翰•奥基夫和挪威两位科学家爱德华•莫索尔和梅•布莱特•莫索尔因“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获奖。


2013年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和兰迪-W•谢克曼,以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因“在细胞内运输系统领域的新发现,三人发现了细胞囊泡交通的运行与调节机制”获奖。


2012年

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爵士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因“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获奖。


2011年

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巴特勒和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尔曼因“他们对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也因“他发现树突细胞和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共同获得该奖。


2010年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奖。


2009年

澳大利亚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美国科学家卡罗尔•格雷德和英国科学家杰克•绍斯塔克因为“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获奖。


2008年

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因“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同获该奖。


2007年

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爵士以及美国科学家奥利弗•史密斯因为“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获奖。


标签:
上一条:来自“间充质干细胞”的逆时光计划
下一条:2016“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人选公示
点击关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