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癌症以及帕金森是影响寿命的三大杀手,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占居民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一直有兴趣应用干细胞疗法来恢复缺血性心脏病的心脏功能。
干细胞治疗心脏病是否安全可靠?
随着干细胞疗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想要了解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安全性和疗效。那么,当前火热的干细胞技术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领域到底如何?它安全吗?
9月26日,《干细胞转化医学》(Stem Cell Translation Medicine)上的最新论文评估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尤其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这些数据分析将有助于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未来临床试验提供信息。
目前一些临床试验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前段时间,《循环研究》杂志(Circulation Research)在线公布了一项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CardiAMP)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队列研究中前10名患者的治疗结果令人满意。这是首次公布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关键性试验的结果数据。III期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确证阶段,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依据。这也意味着这款疗法离上市更近了一步。
事实上,全球还有更多的相关领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当前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临床试验就超过了25项。在这些临床试验中,绝大多数处在临床II期。由于监管、财政和制度的限制,目前还没有更大规模的疗效试验。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试验汇总表
备注: 表格内容整理自Stem Cell Translational Medicine,具体项目信息可以利用编号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查询(来源:博雅干细胞)
科研争议焦点:c-kit 干细是否能转化为心肌细胞
近日,Piero Anversa的31篇论文面临撤稿,这些论文已被确认包含篡改或编造的数据。《科学》杂志将其称为本世纪最臭名昭著的科学欺诈案件之一。
“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马跃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十多年来一直有人驳斥Anversa的数据有问题。”
科学家们争议的焦点,在于一种叫作c-kit的干细胞究竟能不能转化为心肌细胞,进而治疗心肌梗塞。
早在2001年,Anversa研究组就声称他们把来源于骨髓的c-kit干细胞注入到患有心脏病 的老鼠心脏内,这些细胞在9天内成功转化成为心肌。两年后Anversa又提出心脏里本来就有c-kit干细胞,可以用来修复心肌。因为这些石破天惊的研究,Anversa被认为是心肌细胞再生领域的开创者,在国际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名望。
但在同行圈子里,Anversa和他的理论一直备受质疑。
Field是最早提出对Anversa质疑的学者之一。2004年他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题目就叫《在心肌梗死中,造血干细胞不能转化为心肌细胞》。由于心肌梗塞会造成大量心肌细胞不可逆的坏死,因此治疗这种疾病的核心问题就在于产生新的心肌细胞。
今年4月,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斌在《循环》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成年小鼠发生心肌梗塞后,非心肌细胞不会变成心肌细胞去弥补创伤。
“我们只在小鼠中做了实验,但依据进化的保守性,我们可以想象人体心脏内干细胞存在的可能性会比较小。”周斌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今年8月,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疗中心的著名学者Jeffery Molkentin也在《循环》上发表论文,题目同样开门见山:《确凿证据表明成年哺乳动物心脏缺乏内源性再生干细胞》。
论文这样写道:“过去20年中,成体干细胞介导的梗塞组织心肌再生,一直是心血管医学的一大希望……心脏自身包含心肌细胞再生干细胞的说法绝对是整个讨论的核心……证据表明‘成体干细胞注射’在患者中是安全的,但其疗效尚不清楚……这些研究结果表明,c-kit干细胞谱系产生心肌细胞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事件(<0.005%),比心肌细胞的已知生理周转率低几个数量级。”
此外,Robert Robbins和文章开头提到的Charles Murry都曾撰写论文反驳Anversa的研究。
干细胞治疗心脏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有趣的是,今年7月,跟Anversa掐过架的那位Charles Murry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文章,声称将人心肌细胞注射到心脏病发作的猴子中有助于让这些猴子的受损心脏更好地泵血。
而这项研究中所使用的人肌细胞,正是由人胚胎干细胞经重编程后产生的。
“干细胞移植恢复心脏功能的研究,其实是个很大的领域。尽管有些人过于夸大了自己研究的作用,但我不认为整个领域都走入了死胡同。”马跃说。
“但也不要认为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一定行不通。”周斌说,“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机制可能有多种,这次事件只是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好的技术严谨地进行这个领域的相关研究,深入阐明其具体作用机制。”
未来,随着临床试验规模的扩大以及试验设计的更加完善,相信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风险与收益会更加一目了然,到时候患者就能有更直观的判断。
|